春節前,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,初春的陽光溫暖大地,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和袁隆平院士在這里共聊新年的新愿景。
“去年超級雜交稻百畝片畝產已突破1000公斤,原計劃2018年完成每公頃16噸的攻關目標,爭取提前兩年實現。盡管國際上理論水稻產量極限為每公頃15.9噸,但我們就是要突破這個極限。”袁隆平說。
“向極限沖刺,勇攀科學高峰,了不起!希望袁院士率領科研團隊再接再厲,為湖南和全國的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”
2014年10月10日,在袁隆平帶領科研團隊的攻關下,湖南溆浦紅星村“Y兩優900”百畝示范片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026.7公斤,標志著第四期超級稻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,也在實踐中證實了超級雜交稻第四期攻關技術路線的可行性,使我國水稻超高產育種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,繼續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遙遙領先世界。
百畝片畝產千公斤突破后,袁隆平信心滿懷地宣布:在3年內也就是2018年實現每公頃16噸(每畝1067公斤)為目標的超級稻第五期攻關計劃。
新年新發展,袁隆平在北京剛參加完“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”座談會后,一回到湖南,對良種選育等超強稻攻關的技術摸了個底,感覺心里更踏實的他宣布了自己的新目標:在2016年爭取實現每公頃16噸的攻關目標。
實際上,袁隆平團隊早就為攻關每公頃16噸的目標一直在試驗和摸索。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專家、基地處副處長宋春芳說,在超級稻攻關“四良”配合中,良種是核心,將燦粳稻優勢和遠緣雜交優勢等育種技術綜合利用,早就培育出了第五期攻關的良種,目前一直在實地試驗,接下來要朝示范和推廣努力。
宋春芳解釋,第四期攻關的主打品種是“Y兩優900”,承擔第五期攻關主打品種的是兩個新品種組合。為了目標早日實現,從2013年起,袁隆平一直在進行基地試驗,去年在全國布局50多個百畝片點進行試驗。經過試驗,發現兩個新品種優勢明顯,除了植株形態更好外,更重要的是前期生物產量和后期經濟產量表現優秀,也就是說前期生長和后期轉化的谷物產量都有相當大的優勢。